東周事

春秋戰國時期的故事越講越多,那就來開個新篇章,這時代諸子百家爭鳴,許多成語也是從這兩千多年前就流傳下來的唷~

狡兔三窟這個成語出自戰國時代,是齊國孟嘗君的門客馮驩對他說的故事,意思是要孟嘗君當個聰明的兔子,多準備後路,才能高枕無憂,而馮驩不只幫孟嘗君買了義回來,還幫他挖好三個窟呢~
這也是戰國時期發生的故事,有一天趙惠王冒出攻打燕國的念頭,蘇代幫燕國去遊說趙惠王不要打仗,他怎麼遊說呢?他講了一個鷸蚌相爭的故事,就靠著這故事化解一場可能發生的戰爭呢!來聽故事吧~
魯班,姓姬,公輸氏,又稱公輸班,擅長工匠設計,曾為楚國設計雲梯欲攻打宋國,墨子知道後特別趕去楚國,要勸退楚王打消攻宋的念頭,魯班跟墨子就地進行一場模擬戰爭演練,到底是誰贏呢?來聽故事吧~
孟子小時候是個調皮愛玩的小孩,孟子的媽媽非常重視孟子的教育,來聽聽這位媽媽怎麼教育孟子吧~祝大家母親節快樂唷!
這一集花了我很多時間整理故事,還查閱史記資料@@,端午節在華人文化,以屈原故事最廣為流傳,這裡從屈原輔佐楚懷王講起,從政不得志,輸給秦國張儀,還被流放兩次,最後滿懷悲憤投江自盡,但留下很棒的文學作品~
原本只是想單純介紹一下緣木求魚這句成語,但齊宣王真的是話題性十足,不小心就越講越多了,也順便讓小朋友認識他囉~
話說齊宣王也是音樂愛好者,喜歡聽人演奏竽這樂器,而且還要聽三百人的大型樂隊演奏,有位不會吹竽的南郭處士就混入這大型樂隊,在裡頭濫竽充數~本篇也順帶介紹獨樂樂不如眾樂樂,佐證齊宣王愛聽音樂這回事⋯
朝三暮四出自於莊子的齊物論,為了闡述自己的理論,莊子講了一個關於養猴人和猴子間的故事,而朝三暮四這句成語後來演變成比喻人心意不定、反覆無常~
銜環結草是由黃雀銜玉環及老人結草,兩個報恩故事所組成,生當銜環、死當結草,比喻至死不忘知恩圖報~
張儀與蘇秦同為鬼谷子門生,分別提出連橫、合縱外交政策,張儀成功地破壞六國合縱盟約,為秦國一統天下奠基,而張儀在成名前,於楚相門下受辱,被鞭笞數百,但仍保持信心,只要舌頭還在,就夠了。
本篇出自史記,張儀列傳,蘇秦進行合縱遊說之際,擔心秦國攻打趙國而使合縱盟約失敗,用計讓張儀赴趙,再故意羞辱他,讓他憤而入秦,並暗中派舍人沿途幫助張儀,成為秦惠王客卿。
本篇也出自史記,毛遂是趙國平原君的門客,秦圍邯鄲,趙王派平原君去楚國請求結盟、救援,平原君挑選門客同行,毛遂向平原君自薦前往,而後並說服楚王同意趙楚合縱。
本篇出自鶡冠子,卓襄王與龐煖的對話,龐煖以扁鵲三兄弟之醫術,比喻治國之道,真正高明的醫生觀其神,治病於無形,但卻被認為是無作為的平庸醫者,其實現實生活中,往往也是如此,和大家分享這個各年齡層都值得一讀再讀的故事~
小狐狸憑著機智,虎口逃生的故事很有趣,但這故事之外的政治角力也值得玩味唷~插話一下,其實有位英國作家也寫了一本童書,故事裡小老鼠憑著機智逃離怪獸的魔爪,小老鼠完全就是小狐狸的翻版來著~~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